科目四考试网

加入收藏
单机下载

您现在的位置:科目四考试 >> 驾校科目四 >> 成都实验驾校科目四考试
C1C2小车题库
顺序练习
章节练习
随机练习
强化练习
动画练习
多选练习
错题练习
模拟考试
A2B2货车题库
顺序练习
章节练习
随机练习
强化练习
动画练习
多选练习
错题练习
模拟考试
A1B1客车题库
顺序练习
章节练习
随机练习
强化练习
动画练习
多选练习
错题练习
模拟考试

成都实验驾校科目四考试

1、某日早上6时,冉某驾驶一辆大客车出发,连续行驶至上午11时,在宣汉县境内南路1公里处,坠于公路一侧垂直高度8.5米的陡坎上,造成13人死亡、9人受伤。冉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?

A、超速行驶

B、不按交通标线行驶

C、客车超员

D、疲劳驾驶

答案:D

分析:规定是说 连续4小时就 要停车休息20分钟!

2、某日13时10分,罗某驾驶一辆中型客车从高速公路0公里处出发,下午14时10分行至该高速公路125公里加200米处时,发生追尾碰撞,机动车驶出西南侧路外边坡,造成11人死亡、2人受伤。罗某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?

A、超速行驶

B、不按交通标线行驶

C、客车超员

D、疲劳驾驶

答案:A

分析:因为,高速最高时速为120公里/小时,而案例中根据时间可推算出超速5.2公里,所以该案例为超速。

3、郝某驾驶一辆越有84.84吨货物的重型自卸货车(核载15.58吨),行至滦县境内262省道34公里加623米处,与前方同向行驶的一辆载有45.85吨货物的货车(核载1.71吨)追尾碰撞后,侧翻撞向路边人群,造成192 死亡、17人受伤。双方驾驶人共同的违法行为是什么?

A、超速行驶

B、货车超载

C、疲劳驾驶

D、酒后驾驶

答案:B

分析:题目是在问共同的违法行为,明显是超载!

4、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不需要系安全带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研究表明,假设气囊加安全带是100%安全的话,安全带的作用是70%,气囊的作用是30%。

5、驾驶机动车在这个路口怎样右转弯行驶?

A、沿直行车道右转弯

B、停止线前停车等待

C、沿右侧道路右转弯

D、借非机动车道右转

答案:C

分析:车辆右转弯不受此红灯信号限制,因此只要沿右侧道路右转弯即可。所以本题选C。

6、遇到这样的路口,以下哪做法是正确的?

A、快速闪烁前照灯,提醒前方车辆快速驶离路口

B、紧急制动保证车辆能够在停车线前停止

C、降低车速确认安全后通过

D、以上行为都是正确的

答案:C

分析:信号灯为黄灯,就是要降低车速确认安全后通过,更何况前面白色的车子又不是隐形的!

7、右侧标志警告前方路段设有信号灯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注意信号灯-用以警告车辆驾驶人注意前方路段设有信号灯,应依信号灯指示行车。

8、右侧标志表示不允许长时鸣喇叭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禁止鸣喇叭-表示禁止鸣喇叭。此标志设在需要禁止鸣喇叭的地方。禁止鸣喇叭的时间和范围可用辅助标志说明。

9、前方标志表示除大客车以外的其他车辆不准进入右侧车道行驶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应该是除公交车外。

10、路右侧黄色矩形标线框内表示允许临时停车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这么长的简易停车应该是公交车专用停车下客上车的,所以小车不能去停。

11、路面标记指示这段道路上最低限速为60公里/小时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白色的是最低车速,黄色的是最高车速。

12、路面标记指示前方路口仅允许车辆向右转弯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路面上的标志是禁止右转弯。

13、看到这种手势信号怎样行驶?

A、停车等待

B、直行通过路口

C、在路口向右转弯

D、在路口向左转弯

答案:A

分析:举手朝向您,无其他动作时是让告诉您停止

14、看到这种手势信号怎样行驶?

A、在路口向左转弯

B、停车等待

C、在路口直行

D、进入左弯待转区

答案:B

分析:交警的面部对着哪个方向就是在指挥哪个方向的车,注意其右手,明显的往我们的右方摆动,对我们来说,就需要停车

15、交通警察发出这种手势信号可以左转弯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准许车辆左转弯,在不妨碍被放行车辆通行的情况下可以掉头。

16、按照下图红框内的标志,机动车应当在B区域内行驶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B区域是非机动车道,你看那有个非机动车(自行车图案的是非机动车哦)标志。

17、驾驶人一边驾车,一边吸烟对安全行车无影响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一心两用妨碍安全驾驶,容易发生危险。

18、驾驶人在确认后方无来车的情况下,可以不开转向灯变更车道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变更车道时要提前开启转向灯,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,防患于未然,因此本题错误。

19、变更车道或超车不开启转向灯属于违法行为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现在的违规,违章统称违法行为,所以是对的。

20、下长坡时,控制车速的正确方法是什么?

A、空挡滑行

B、挂低速档

C、踏下离合器踏板滑行

D、使用驻车制动器

答案:B

分析:下坡时不能空挡滑行,也不能塌下离合器踏板滑行,而驻车制动是在停车后用的,因此本题选B。

21、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车,如果因疏忽驶过出口,可沿路肩倒车退回出口处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因疏忽驶过出口,应该到下一个出口驶离高速公路,因此本题错误。

22、如动画所示,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,A车驾驶行为是否正确?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由动画可知,机动车频繁变更车道超越其他车辆,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因此本题错误。

23、在山区道路跟车行驶的距离要比平路时大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果断的连续踩踏、放松制动踏板,也就是连续的点刹车。如果直接踩死的话 轮胎暴死,还不是直线行驶,车就会旋转,高速的话就会翻车,很危险的,所以要点刹车。

24、夜间驾驶汽车在人行横道前遇行人横过时怎样行驶?

A、交替变换远近光灯绕过行人

B、开启近光灯绕过行人

C、使用远光灯绕过行人

D、停车让行人优先通过

答案:D

分析:夜间驾驶汽车在人行横道前,遇行人横过时停车让行人优先通过。

25、车速较高,前方发生紧急情况时,要先转方向盘避让,再采取制动减速,以减少碰撞损坏程度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车速较高的情况下,若直接转向,很有可能发生侧翻,此题就错在“要先转方向避让”。

26、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紧急情况避险时不要轻易急转向避让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不要轻易急转向避让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引发更大的状况,因此本题正确。

27、行车中发现左侧轮胎漏气时怎样处置?

A、慢慢制动减速

B、迅速制动减速

C、迅速向右转向

D、采取紧急制动

答案:A

分析:当车辆漏气时,引起轮胎不正常工作,因此此时就应该减速并找安全的地方停车。迅速向右转向或是紧急制动都有可能造成爆胎等状况的发生,因此不可行。选项A和B的差别在于是快还是要慢,若是动作过快也有可能造成爆胎,因此本题要选A。

28、行车中轮胎突然爆裂时的不正确做法是什么?

A、保持镇静,缓抬加速踏板

B、紧握转向盘,控制机动车直线行驶

C、采取紧急制动,在最短的时间内停车

D、待车速降低后,再轻踏制动踏板

答案:C

分析:注意本题所考的是不正确的做法,爆胎时不能采取紧急制动,因此本题选C。

29、当机动车已偏离直线行驶方向,事故已经无可避免时,应果断地连续踏制动踏板,尽量缩短停车距离,减轻撞车力度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果断的连续踩踏、放松制动踏板,也就是连续的点刹车。这样做比较有效。因此本题正确。

30、采用指压止血法为动脉出血伤员止血时,拇指压住伤口的什么位置?

A、近心端动脉

B、血管下方动脉

C、远心端动脉

D、血管中部

答案:A

分析:近心端就是靠近心脏方向的一端。动脉血管中血液的流动依靠心脏搏动来完成,如果动脉血管出血,压迫近心端血管就可以降低心脏对血液的传递,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。因此本题选A。

31、在紧急情况下为伤员止血时,须先用压迫法止血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他止血法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一般小动脉和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止血法,较大的动脉出血,应用止血带止血。但在紧急情况下,须先用压迫法止血,然后再根据出血情况改用其它止血法。指压止血法可以在较大的动脉出血后,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上方(近心端),使血管被压闭住,中断血液。

32、移动脊柱骨折的伤员,切勿扶持伤者走动,可用软担架运送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注意担架会引起误解,脊柱骨折意味着柔软的脊髓面临机械损伤(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震动)所以必须保持脊柱固定(软担架根本不能规避机械损伤),所以,用软担架运送也是错误的!

33、伤员骨折处出血时,先固定好肢体再进行止血和包扎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本题的关键在于伤员发生这种状况的时机、也就是分轻重缓急来处理主要的病情,如果是突发灾难现场救急,肉眼判断骨折处未伤及动静脉仅皮外划伤无须单独包扎止血、那么可以先行固定,送往医院后再行处置。

34、火柴、硫黄和赤磷属于哪类危险化学品?

A、爆炸品

B、氧化性物质

C、自燃物品

D、易燃固体

答案:D

分析:易燃固体是指在常温下以固态形式存在,燃点较低,遇火受热、撞击、摩擦或接触氧化剂能引起燃烧的物质。这三类物质正好符合,因此选D。

35、邹某驾驶大型卧铺客车(核载35人,实载47人),行至京港澳高速公路938公里时,因乘车人携带的大量危险化学品在车厢内突然发生爆燃,造成41人死亡,6人受伤。此事故中的主要违法行为是什么?

A、客车超员

B、乘车人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

C、超速行驶

D、不按规定停车

答案:AB

分析:违法行为一:(核载35人,实载47人)违法行为二:乘车人携带的大量危险化学品

36、轮胎气压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导致爆胎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说法正确。

37、雪天行车,车轮的附着力大大减小,跟车距离不是主要的,只需要保持低速行驶便可以防止事故发生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跟车距离当然也是主要的,要保持安全距离。

38、如图所示,只要没有警察在场就可以在此地点停车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路边有禁止长时停车、禁止临时停车的标志,因此不能停车,停的车都属违停。

39、车辆发生“水滑”时,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?

A、不可急踩制动踏板

B、逐渐松抬加速踏板,让车速逐渐减缓

C、不得迅速转向

D、立刻猛踏制动踏板,降低车速

答案:ABC

分析:发生水滑时不能猛踏制动,会造成车辆侧翻。

40、如图所示,驾驶机动车在雨天行驶,驾驶人应当注意的是什么?

A、视线不清,不能及时发现行人

B、行人可能滑倒

C、行人可能突然进入行车道

D、行人可能会横过道路

答案:ABCD

分析:下雨天驾驶人应当注意:视线不清,不能及时发现行人;行人可能滑倒;行人可能突然进入行车道;行人可能会横过道路。

41、如图所示,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形时,应减速在其后保持安全距离通过路口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前方有自行车行驶,且有停车让行标志,驾驶机动车遇到这种情形时,应减速在自行车后保持安全距离通过路口。

42、驾驶机动车行驶过程中,如遇到前方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时,应持续鸣喇叭催促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B

分析:驾驶机动车行驶过程中,如遇到前方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时,应注意观察车况,合理超车。

43、如图所示,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货车遗洒货物,货车负全部责任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造成该事故的原因是货车上货物固定不牢,货物遗洒导致后面的机动车事故,货车应负全部责任

44、驾驶机动车在高速公路行驶,雨天发生“水滑”现象时,以下做法正确的是什么?

A、双手握稳转向盘

B、迅速转向调整

C、逐渐降低车速

D、急踏制动踏板减速

答案:AC

分析:所谓“水滑”现象就是雨天汽车在积水路面上高速行驶时,轮胎与路面间的存水不能排除,水的压力使轮胎上浮,形成汽车在积水路面上滑行的现象,应双手握紧方向盘并加速踏板的方式减速才能真正让车逐渐减慢

45、驾驶机动车途径这个路段的时候,以下关于潜在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?

A、坡顶可能停放一辆车

B、对面驶来的车辆可能占用你的车道

C、前方道路可能有障碍物

D、前方道路可能有转弯

答案:ABCD

分析:驾驶机动车在接近坡顶时,需要考虑到视线受阻的情况,以及一切可能的潜在风险。

46、车辆在交叉路口有优先通行权的,遇有车辆抢行时,应怎样做?

A、抢行通过

B、提前加速通过

C、按优先权规定正常行驶不予避让

D、减速避让,必要时停车让行

答案:D

分析:遇到抢行车辆时,考虑到安全第一,要主动避让。

47、行车中从其他道路汇入车流前,应注意观察侧后方车辆的动态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行车中从其他道路线汇入车流前,应注意观察侧后方车辆的动态,确保行车安全。

48、驾驶人一边驾车,一边打手持电话是违法行为。

A、正确

B、错误

答案:A

分析:新修订的《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》公布后,2013年1月1日起施行,其中规定:驾驶机动车有拨打、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的一次记2分。并且违反了《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的相关规定,属于违法行为。

49、遇前方路段车道减少,车辆行驶缓慢,为保证安全有序应该怎样做?

A、穿插到前方排队车辆中通过

B、依次交替通行

C、加速从前车左右超越

D、借对向车道迅速通过

答案:B

分析:只有A是安全的,其他选项都存在危险因素。

50、逃离隧道火灾现场时,应向哪个方向逃跑?

A、人多的方向

B、烟雾流相同方向

C、原地等待救援

D、烟雾流相反方向

答案:D

分析:当在隧道内发生火灾时,向火势、烟雾飘散的反方向(上风向处)寻找逃生通道,不要顺风逃跑,否则很容易会被毒烟雾气追上造成伤亡!

成都实验驾校科目四考试 Copyright © 2018-2024 科目四考试 版权所有 我们的网址: www.km4ks.com